欢迎来到苍南县国家税收纳税人权益维护协会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协会概况 工作指导 会务动态 税务要闻 企业之窗 维权指南 资料汇编 联系我们 疫情防控
 
      网站栏目
   协会概况    工作指导    会务动态    税务要闻    企业之窗    维权指南    资料汇编    联系我们    财经微观    政策法规    人物风采    疫情防控    简报    会长企业    通知公告    会刊
 
 
 
 
 您当前位置的: 网站首页 > 财经微观 > 正文

丽水等地探索土蜂产业精准扶贫

时间:2016/9/20 8:14:20 来源:本站 作者:翁杰 

采得百花蜜 酿出好生活

在许多人眼里,养蜂无疑是一件苦差事。蜂农不仅可能会受蜂蛰之苦,还要在全国各地追赶花期,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

  而今年以来,在我省不少丘陵山区的农村,越来越多的低收入农户纷纷养起土蜂。他们将蜂箱放在房前屋后,土蜂自己就会寻找附近的蜜源。

  这些蜂箱的背后,是我省将畜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扶贫有机结合起来,目前已落实资金约1728万元,帮助蜂农1300多户。尤其是在丽水,今年当地有关部门率先探索出了“十箱万元助低收入农户增收”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农户养上十箱土蜂,无须花太多心思照看,轻轻松松就能有万元收入。

十箱土蜂带回家

半年收入上万元

  “年纪大了,别的干不了,养蜂是最好不过了!省力不说,赚的也不少!”在遂昌县口乡小岩村,60多岁的叶根土侍弄了一辈子庄稼地,今年初却突然开始养起了土蜂。半年光景,他的10箱土蜂就产出了150斤土蜂蜜,卖了上万元,这让老叶乐得合不拢嘴。

  别看叶根土现在提起养蜂就直竖大拇指,可就在半年前,当村委会主任第一次找上门劝他养蜂时,还吃了闭门羹。“我从来没养过蜂,哪敢挑这个头。”

  原来,今年3月丽水着手实施“十箱万元助低收入农户增收”扶持项目,遂昌县率先启动“中蜂产业振兴计划”(中蜂即土蜂)。当时,口乡小岩村村委会主任尹冰一听,立马来了兴致,找到市里的畜牧部门了解情况。

  “所谓‘十箱万元’,就是在丽水各县分别遴选出20户有一定的蜜源植物、有一定蜜蜂养殖意向和基础的低收入农户,每户发展土蜂养殖10箱以上。”丽水市畜牧兽医局局长林宇清告诉他,他们负责为这些农户免费提供统一的蜂种、蜂具,传授他们技术,帮助农户增收。

  尹冰兴冲冲地回到村里,动员低收入农户养蜂。可没想到的是,他好说歹说,却没几个人愿意。有的村民担心自己技术不行,有的村民怕上了年纪精力不济,有的村民担心蜂蜜难卖。

  一咬牙,从没养过蜂的尹冰从镇上领回了十来箱土蜂,带头养蜂。村民们很快就发现,养土蜂原来并不难:老尹只是简单地把蜂箱放在家门口,平时该忙啥忙啥,几乎不用照看。由于附近山里的蜜源植物多,只花了半个月蜂箱里就存满了蜂蜜。更让大伙惊喜的是,城里人托着关系找到尹冰来买土蜂蜜,每斤卖100元,300斤蜂蜜一下子就卖光了。

  看到养蜂真有赚头,村民们的心一下子便活络起来。短短几个月,村里一下子多了五六户养蜂的村民,新增土蜂蜂箱100多箱。

  “土蜂,又称中蜂,是我国本土蜂种。和过去蜂农普遍养殖的意大利蜜蜂相比,它更擅长在蜜源较为分散的山区采蜜,虽然产量较低,但养殖技术要求也低,很适合低收入农户。”省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此,他们赴莲都、缙云等山区调研,确定了将发展土蜂养殖作为当地低收入农户扶贫的切入点。对淳安等26个欠发达县的低收入户数、养蜂户数、养蜂户中的低收入户数以及有意向有条件发展土蜂的低收入户进行了摸底调查,有意向和有条件发展养蜂的低收入户数为1043户。

送原料也收产品

蜂农无后顾之忧

  年过六旬的丽水农民李金昌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个门外汉第一年养蜂,就收获了400多斤土蜂蜜。和其他养土蜂的农户自己卖土蜂蜜不同,他将自家蜂蜜一股脑儿都按收购价卖给了丽水市处州蜂业有限公司。

  “技术是他们教给我,销路也有他们给我兜底!我这心里踏实得很。”李金昌说,按他与丽水处州蜂业的协议收购价,算一算半年多他就增收了近两万元。

  “要让更多低收入农民尝到土蜂蜜的‘甜’,打消他们的后顾之忧是关键。”处州蜂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剑对此深有体会,只有让农民们不再担心养殖技术问题和销售途径问题,他们才敢加入到养蜂的队伍中来。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处州蜂业早早地与低收入农户结了对。他们为这些农户免费提供蜂种、蜂箱,免费提供技术指导,产出的蜂蜜也会按协议价回收。“这样一来,农民的养蜂积极性大大提高。”张剑说,如今公司除了自有蜜蜂1800箱,与农户合作的蜂箱约2万箱。其中,有五户人家是留守老人,单单靠养蜂,他们每年就有3000元至1.5万元不等的额外收入。

  “土蜂抗病性强,而且平时无须太多照看,所以养殖技术要求低。如果能对农户稍加培训,产量又有希望增加不少,经济效益自然大幅提升。”浙江大学教授、蜂业专家胡福良介绍,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土蜂放在山上毫不管理,蜂农的收成就全看年景;但如果能稍加管理,例如在连续阴雨天或是冬季,给蜜蜂喂食糖水,避免它们食用蜂蜜,产量就能大大提高,农民收入自然更高。

  “技术培训,提高农户们的养蜂实用技能是蜜蜂产业扶贫的关键。”丽水畜牧局局长林宇清说,为此,他们针对低收入农户普遍文化素质不高的现象,组织农户赴外地学习养蜂技术,并邀请专家实地指导以及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把养殖技术推广到每个低收入农户。

  蜂养好了,还得保障好销路。在温州泰顺县,当地的蜂业龙头百花蜜蜂专业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以及土蜂饲养的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帮助低收入农户精准脱贫。

  如今,该合作社拥有社员132人,其中80%以上为低收入农户。去年,这些农户户均增收7000多元,100余户低收入农户通过发展土蜂养殖,全部实现了产业脱贫。

卖蜂蜜出租蜜蜂

土蜂市场空间大

  丽水蜂农吴金富养蜂近20年,一直养的是适合采集大宗蜜源的意大利蜂,所以,一年里他和妻子有大半年是在各地追赶花期。只有这样才能采集到更多蜂蜜,有更好的收成。

  可这几年,随着孩子年纪越来越大,吴金富夫妇希望能在家陪着孩子,正琢磨着转行。最近,看到同村村民有人靠着养土蜂赚了钱。于是,他也买来了100多箱土蜂,养在了家附近的山上。“算一算,我估摸着一年怎么也能有10万元收入。”他说,虽然赚得没以前多,但难得的是不用再四处奔波了。

  省农业厅有关蜂业专家介绍,近年来,不少老一辈蜂农年事渐高,不愿再全国各地“追花夺蜜”,有的转业,有的萌生退意。“以前因为产量有限而不受重视的土蜂如今成了香饽饽,让他们能够继续自己的甜蜜事业。”

  “养蜂可不只是用来卖蜂蜜,还能卖文化,甚至还能出租蜜蜂来赚钱。”蜂业专家介绍,随着越来越多农民养上土蜂,以后养蜂的盼头还远不止于卖蜂蜜。如今,浙江已经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蜂产业主体19家,辐射农户500余户,蜂农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养蜂业正在实现由“卖产品”向“卖文化”的转型。

  就在不久前,丽水的处州蜂业入选浙江首批美丽生态示范牧场。眼下,张剑和他的同事还在谋划,要在示范园区种一片蜜源植物,甚至还打算按照1:15比例,修建一处超大的原型蜂桶。他说,他的蜂场如今不仅是产蜂蜜的地方,还要供游人参观,让大家了解蜜蜂生产、生活全过程。他们的目标是把示范园打造成为可以参观、体验、游玩的地方。
 
友情链接:
 
协会概况  工作指导  会务动态  税务要闻  企业之窗  维权指南  资料汇编  联系我们  疫情防控  
 
Copyright ? 2012 苍南县国家税收纳税人权益维护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三创网络
电话/传真:(0577) 68717111 26658777 68751855 68716388  浙ICP备1203737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27020007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