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着“全面到位、深度合作、创新先行、整体领先”的市级合作示范区的创建要求,温州市国地税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征管资源,创新服务理念,在深化国地税合作上取得了不少成绩。那么对于纳税人来说,国地税合作的纵深推进到底有哪些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呢?
功能上的加法——一窗通办跑一次
“以前啊,国税的业务去国税窗口办,地税的业务去地税窗口办,跑两个部门、填两个材料、取两个号码,费时费力不说,一旦出现涉税问题,连我自己也不知道该去找国税局还是地税局。”一位纳税人深有感触地说道,“现在情况真是大不同啊!只要是涉税问题,国税、地税的任何窗口都能一次性办好,这‘一窗一人一机’的改革真是太给力了!”
据了解,为深入推进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温州市国地税“下狠功、出实招”,围绕着“双网融合、集成服务”的办税理念,在全省率先推开“一窗一人一机”的办税新模式,覆盖了全市13个县(市、区),让31个全职能办税服务厅从“一厅通办”转变成为“一窗通办”。
“窗口还是原来的窗口,但办税功能扩展了一倍。目前国地税的任何一个窗口,均可办理原本属于对方的业务,实现对地税167项、国税124项涉税事项的全部覆盖。”温州市国税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时间上的减法——联合大厅更便捷
“桥下也有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厅了,以后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国地税业务,与以前只能去十几公里外的国税大厅相比,领发票能节省1个多小时呢!别提有多方便了!”一位纳税人在永嘉县桥下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厅领到发票后感慨说。
自国税部门撤销基层站所后,偏远地区纳税人出门办税颇费周折,成为了“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短板环节。为此,温州市国税局结合偏远地区纳税人的分布特点和办税需求,充分发挥地税基层服务资源优势,统筹推进联合办税服务厅建设。目前,在温州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已累计协调落实国地税合作资金、物资近500万元,提供配套用房超过6000平方米,成功打造“1小时办税圈”。
服务上的乘法——便民春风惠瓯越
除了在基层窗口的“硬件”上下足功夫外,如何在服务“软件”上提升质效也是国地税合作的重要内容。温州市国地税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围绕“同一共识、同一标准、同一团队、同一合力”的合作理念,齐心协力打造办税“暖心工程”。而“容缺受理”,就是其中的一项服务。
据介绍,容缺受理指的是纳税人办理涉税业务时,在办税主件齐全的前提下,如出现相关辅助材料有所欠缺的情况时,窗口将允许纳税人容缺办理,并在事后及时补齐欠缺材料,有效解决了纳税人因偶然疏忽而导致的“来回跑”问题。此外,针对部分地区位置偏远、办税不便的问题,温州市国地税还推出容缺材料快递服务,自4月份开通以来,已成功收寄山区海岛纳税人容缺办理材料邮件273份。
隔阂上的除法——互学互比促融合
“今年以来,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都多了好多‘新面孔’,他们是地税的小伙伴们。我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在提升业务能力的同时,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我眼里,他们也是我的同事!”永嘉国税的小张这么评价道。
消除部门隔阂,增进干部之间的互动交流是针对国地税合作发展瓶颈的有效突破口。对此温州市国地税以“互学互比”为着力点,利用传统“夜学”、网络直播等形式为国地税干部的业务交流搭好平台,实现在业务学习中共享知识,在征管实践中分享经验,在激发国地税干部勤学精业、拼搏进取“精气神”的同时,营造出互动交流“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