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安脉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卢天华,是从美国归来的创业者,当初在公司选址时,曾一度非“北上广”不可,最终却被浙江的营商环境所吸引,带着由国际智能制造领域顶级专家领衔的团队落户浙江。他说:“作出在浙江创业的决定很快,有朋友推荐的原因,也有我参加营商体验活动的亲身感受,包括对这里纳税服务的感受。”其实,置身浙江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大多有类似的感受。
一、“原本以为办理资产重组合并这样的重大事项肯定要来回奔波,真没想到竟然这么方便。”前段时间,绿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陈玉英正忙着公司申请上市前的母子公司资产重组事宜,包含国税局在内的多部门联合审批制度改革,恰好解了她的燃眉之急。“向一个部门递交申请,多个部门联合核查,审批结果汇总后一次性反馈,再也不用来回跑了。”
作为公司元老,陈玉英已经与国税机关打了16年的交道,她所在的公司也早已从草创时期的民营小作坊发展成为全国农业机械行业的龙头。审批越来越少,流程越来越简,办税最多跑一次……这些是陈玉英近年来感受到的变化。
自浙江国税深入推进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来,目前全省仅保留7项税务行政许可事项。税务行政许可事项统一实行“一窗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以当场办结为原则,确实需要调查核实、不能当场作出决定的,一律在承诺期限内办结,确保审批时限“零超时”。
“以前企业办理未到折旧年限的固定资产税收处置,需要事前备案、税务机关实地核查等四个环节。现如今企业可根据生产经营实际情况自行处置、事后自行备案即可。”据陈玉英介绍,近5年来企业平均每年投入400多万元用于生产流水线的更新升级,实现生产效率年均增长10%。
二、谈起营商环境,海康威视的税务经理曹小红从纸质报关单聊了起来。作为全球知名的智慧安防企业,海康威视的海外业务量很大,因此报关单的录入就成了企业财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以前,报税人员往往要将纸质报关单与发票一一对应录入系统,常常是一手拿着报关单,一手敲键盘,不仅是个体力活,还存在录入错误等风险。浙江国税推出的出口退税无纸化管理,采用计算机数据作为申报依据,省去了以往发票审核、数据比对等人工操作环节,大大减少了包括报关单在内的资料审批。“以2017年为例,我们申报了近5万条报关单数据,如果要手工录入,工作量简直难以想象。无纸化管理后退税审核也明显加快。据我们测算,仅这项举措让海康威视的退税效率提升了约75%。”
在曹小红看来,小小的报关单折射出的是营商环境的日益优化,税收管理和服务一直在和企业的发展需求并肩成长。
三、税企共签协议、合作防范税务风险,是浙江国税部门把脉企业需求、安商护商的又一举措。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是2013年全省首批与省国税局签订税收遵从合作协议的单位。
该公司税务经理马丽丽说:“《税收遵从合作协议》签订以来,国税机关为阿里巴巴提供了风险防控私人定制服务,从风险识别、风险应对、风险确认和税企沟通等方面,为企业量身打造专业的全流程风险防控服务。我们公司已经定制完成了一个,目前滨江国税正在就我们的零售通业务研究推出第二个定制服务。定制服务有效畅通了我们税企之间的沟通渠道,也帮助我们企业不断规范内部税务管理,降低了我们的涉税风险,让企业可以真正行稳致远。”
|